首页>肾衰竭饮食

慢性肾衰竭的病人怎么吃好

  慢性肾衰竭的病人怎么吃好?慢性肾衰竭的病人吃什么对疾病的康复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慢性肾衰竭的饮食要根据疾病的种类、病情的轻重制定每个人的饮食方案。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慢性肾衰竭饮食方面的知识
 
  一、慢性肾衰竭病人限制蛋白质
 
  一般建议蛋白质摄取量为每公斤体重0.6公克,例如体重为50公斤,则天天蛋白质摄取应控制在30克。合理安排及安排饮食对维护剩余肾功能及避免肾功能进一步恶化,避免血肌酐、尿素氮继续升高具有重要意义。在蛋白质摄取量严格控制下,建议至少每日愿意量的2/3由质量佳的蛋白质供给。
 
  我们日常吃的食物中,或多或少含有蛋白质,其中肉类、蛋、奶类的蛋白质质量较好,人体应用率高,可用于修补或维持肌肉强健,其它似豆类(绿豆、红豆、蚕豆、豌豆仁等)、核果类(花生、瓜子、腰果等)、面筋造品五谷杂粮、面粉造品、地瓜、芋头、马铃薯、蔬菜少而精。经过限造蛋白质的进量可以阻断或减逐渐性肾功用衰竭的过程。木前专家学者建议限制蛋白质饮食不该将黄豆及其造品列于禁食范畴。
 
  二、慢性肾衰竭病人增加热量
 
  在限制蛋白质准则下,米饭类的摄取量遭到限制,简单形成热量缺乏,使体内蛋白质消耗、尿素增加,身体日渐消瘦相持力差,所以必订多食用高热量、低蛋白质的食物(如糖类:白糖、冰糖、蜂蜜、水果糖等;植物性油脂及蛋白质粉,如澄粉、玉米粉、太白粉、藕粉、冬粉、西谷米、粉圆等)。
 
  三、慢性肾衰竭病人限制钠离子
 
  钠在身体内调理水份的平衡及肌肉的活动、当肾功能不全时,或许无法将体内过多的钠离子排出,形成高血压、水肿、腹水、肺积水,增加心脏背担,日久易导致心衰竭。每日热量摄取建议:每公斤体重35-45大卡。食盐、酱油、味素、蕃茄酱、沙茶酱、乌醋、味噌等含有大量的钠,工及腌造罐头含钠量也不少,因常生活尽量选用自然食品,烹调上可多应用白糖、白醋、葱、姜、蒜、五香、肉桂、花椒、香菜、柠檬等使食物有其它风味,增加食物可口性。
 
  四、慢性肾衰竭病人限制钾离子
 
  钾广泛的具有于肉类、深绿色蔬菜水果、干豆中。如香菇、苋菜、花菜、菠菜、空腹菜、竹笋、蕃茄、胡萝卜、番瓜、芥菜、蕃石榴、枇杷、桃子、柳丁、硬柿、橘子、释迦等,并避免生食蔬菜;其它如咖啡、浓茶、鸡精、牛精、人参精、浓肉汤、薄盐酱油、无盐酱油、半盐、代盐等钾含量亦高。当饮食需限造钾离子时,应少选用钾离子含量高的疏菜水果。肾功能不好时,或许无法有效除往过剩的钾。
 
  五、慢性肾衰竭病人限制磷离子
 
  磷的主要功用是强化骨胳,实在全部食物皆含有磷,肾衰竭患者由于肾脏无法慢性肾衰竭的饮食,大家都明白民以食为天。过剩磷**血液中,造成血磷升高或血钙下降的。高血磷时,可导致皮肤搔痒及骨胳病变。烹调时,食物先以滚水烫过、汤汁再用油炒,可减少钾的摄食量。
 
  六、慢性肾衰竭病人限制水分
 
  若排出的尿量减少,进入身体的液体滞留在体内,形成身体浮肿、血压升高、以至于肺水肿,此时,必订限制每天的液体摄进量,一般经口摄进的液体量大约等于全日排尿量加500cc为宜。
 
  慢性肾衰竭的病人怎么吃好?青岛静康中医肾脏病医院的“循经护肾疗法”通过中药外用及中医针灸推拿的方式为慢性肾衰竭患者绿色排毒,不透析,不换肾,避免了口服中药“药到病重”的尴尬,又一对一解决患者发病根源,修复肾单位,恢复肾功能。使用循经护肾治疗仪配合药物刺激打通经络,让体内的毒素通过经络运行从其他器官排出,减轻肾脏负担,保护残存肾单位。中药外用将药物送到督脉,避免了口服药物的毒素进入血液,杜绝药物毒素的产生。中药外用配合针灸、按摩、敲击与肾脏相关的经络、穴位三管齐下来增加患者肾脏血流灌注,促进新陈代谢,激活修复肾细胞,恢复肾脏功能。对发病根源“脾肾亏虚”加以根本性的调整,平衡脾肾功能。以传统的“子午流注、灵龟八法”学说为指导,根据个体差异准确的判定开穴的时辰,在开穴时间用药,从而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山东烟台海阳市泉水头乡驹凤头村的张德(化名),入院时血肌酐高达2400umol/L,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经“循经护肾疗法”治疗1个月,张德成功摆脱透析,如今张德出院已11年,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完全康复。
 
  慢性肾衰竭的病人怎么吃好?根据以上描述,我想您已经知道了慢性肾衰竭病人应如何妥善管理自己的饮食,青岛静康中医肾脏病医院的“循经护肾疗法”在治疗慢性肾衰竭方面疗效显着。祝您早日康复。
青岛静康中医肾脏病医院是一所集科研、教学、临床为一体的多学科中西医结合的医疗机构,是经青岛市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建立的新型二级专科医院,也是青岛市社会医疗保险定点医疗...【详细】
会诊时间
王铁民院长 需预约 预约 >>
张新安教授 需预约 预约 >>
刘丙欣教授 需预约 预约 >>
电话:400-960-2898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株洲路177号 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鲁中医广【2023】第0725-026-3702号
本站所有资料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治疗及医疗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18009955号-5鲁公网安备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1208号